1、庙号与年号
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,一般认为,庙号起源于商朝。庙号常用“祖”字或“宗”字: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“太祖”或“高祖”;继任的皇帝一般称为“宗”。“祖”、“宗”的这种用法,大体在唐朝定型。
年号,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。一般由皇帝发起,先秦至汉初无年号;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,始创年号为建元。历代帝王遇到“天降祥瑞”或内讧外忧等大事、要事,一般都要更改年号。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,多则十几个。对明、清两朝皇帝多以年号为称。
如何简便的区别帝王的庙号、谥号、年号呢?
一般说来,唐以前多称谥号,如周文王、汉武帝、隋炀帝。唐、五代、宋、元多称庙号,如唐太宗、宋太祖、元世祖;明清两代,由于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,故常用年号称代皇帝,如嘉靖、崇祯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。
2、百姓的称谓。
常见:布衣、黔首、黎民、生民、庶民、黎庶、苍生、黎元(又称为“黎玄”)、氓等。
3、年龄的称谓
垂髫(tiáo)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。
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。
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的少女。
及笄指女子15岁
破瓜、二八指女子16岁
束发是男子十五岁。
弱冠是男子二十岁。
而立是男子三十岁。
不惑是男子四十岁。
知命是男子五十岁。
花甲(耳顺)是六十岁。
古稀是七十岁。
耄(mào)耋(dié)指八九十岁。
鲐(tái )背 指九十岁。
期颐、人瑞指一百岁。
4、敬称。
(1)对帝王的敬称:万岁、圣上、圣驾、天子、陛下等。
(2)对皇太子、亲王的敬称----殿下。
(3)对将军的敬称---麾下。
(4)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-----节下;
(5) 对岳父的敬称——泰山
(6)对老师的敬称——“子”“夫子”“师”“先生”。
(7)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“卿”“爱卿”。
(8)称已死的皇帝为——先帝,
称已死的父亲为——先考,
称已死的母亲为——先妣,
称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——先贤。
(9)称别人的父亲——令堂、令尊
5、天文历法
(1)、“二十八宿”,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,分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;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,称作“分野”。
(2)、六十甲子: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,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,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,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。
(3)、阳历,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。
阴历,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(即朔望月)来制订的历法。
(4)、纪月法:
①【序数纪月法】
②【地支纪月法】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,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“建”字。“建子月”指农历十一月。
③【时节纪月法】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“孟”“仲”“季”以示区分。 十二个月:孟春、仲春、季春,孟夏、仲夏、季夏,孟秋、仲秋、季秋,孟冬、仲冬、季冬。
(5)、每月第一天叫朔,每月十五日叫望,望后这一天叫既望,每月最后一天叫晦。